油罐车不清洗,能省下10个亿?
2024年12月25日
晚上好,我是简七编辑部的犀利君。
上周,油罐车装食用油事件在网上炸开锅了。
我妈看到新闻,也抱怨说,以前怕餐厅用的油不卫生,现在好了,在家做饭都不安全了。
我说,那以后家里就全买进口油,贵点就贵点呗。
但转念想想,这也不现实,平时外出总得叫外卖吧,旅游期间下馆子,饭馆用什么油你也不知道,还是有可能「中招」的。
作为普通人,大家更关心的是:这件事到底涉及了哪些企业?相关企业的食用油是不是都有问题呢?
我突然想到08年的「三聚氰胺」事件,当时乳制品行业受到严厉整顿,股价大幅暴跌。
但事发一年后,龙头企业就依靠领先地位恢复了上涨,此后十年不断创下新高。
那么,食用油行业龙头能否重演这段历史呢?今天就来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及的个股,仅为示例参考,不作任何投资推荐。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据此买卖,请自担风险。
01
先给大家科普一下,我国的粮油体系是受到国家严格管控的。
粮油体系是个复杂的产业链,涵盖了从生产、加工、储备到销售的各个环节。
这次涉事的两家食用油生产企业,分别是中储粮油脂(天津)有限公司(背后母公司「中储粮集团」主要负责国家粮食战略储备)和汇福粮油集团(一家位于河北的民营企业)。
而这次被曝光的「罪魁祸首」油罐车,大多数隶属于车队或专业物流公司,并不隶属于食用油企业。
这些车队平时运送包括食用油、化工产品、燃料等液态物资,许多车辆运输液体并不固定,既有食用液体也有化工液体。
根据2014年实施的《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》,原则上禁止这种食品/非食品的混用:
但问题在于,这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(GB/T),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(GB),约束力度不大,现实中运输车返程时会装配其他液体,司机表示「一般都要在卸货地附近配货,不能空车跑回,有什么就装什么。」
由于罐车增多、竞争加剧,车队赚钱越来越少了,为了节省成本,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并不清洗罐体。
尽管个别司机有时想洗罐,但也要听从车队老板的安排,「老板不让清就不清」。
油罐车将食用油运到买家手里,最终是由下游厂家承担的运费。有人顺藤摸瓜发现,这次被曝光的油罐车,前两个月还为金龙鱼工厂运输过食用油,金龙鱼顿时登上了热搜。
金龙鱼官方回复称,公司对食用油运输车辆经过了严格的查验、检验手续。
结果广大网友对此并不买账,7月10日,金龙鱼的股价一天大跌4.4%,并且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低。
到底这些涉事企业的食用油有没有问题呢?恐怕要等权威监管部门彻查后,真相才能浮出水面。
我发现,很多人把金龙鱼食用油也当作国货,其实,它是在中国市场运营的一个外资品牌。
02
金龙鱼的实际掌控者,是现任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(1923-)及其家族。
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,老百姓买东西还需要凭票,家里要买油了,需要带上油票,提着油壶跑去粮油店。
当时,粮油店卖的散装油,颜色黑黑的,炒菜时满屋子都是烟,对身体非常不好。
郭鹤年的侄子看到人们排队买油,想如果在中国建立个精炼厂,生产优质的小包装油,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生意。
1988年,他果断决定在深圳建立一家工厂,生产小包装食用油,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「金龙鱼」食用油。
而「金龙鱼」背后的外资,是新加坡企业丰益国际集团(郭鹤年是集团的联合创始人),并不是国资企业。
很多朋友以为,金龙鱼是专门销售食用油的,实际上也不是。
翻开金龙鱼2023年年报,公司的主要产品分为厨房食品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。
厨房食品:食用油、大米、面粉及挂面、调味品、食品原辅料等;
饲料原料:豆粕、麸皮、米糠粕等;
油脂科技:以棕榈油等油脂为原料生产的油脂基础化学品、油脂衍生化学品、营养品、日化用品等产品。
拿食用油来说,公司也不光只有「金龙鱼」一个牌子,还有「欧丽薇兰」「胡姬花」等多个知名品牌,全面覆盖了高端、中端和大众市场:
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,2022年金龙鱼在食用油市场的占有率为39%,排名第一,第二名中粮集团市占率为15.3%。
米面粮油是一个赚辛苦钱的生意,金龙鱼作为行业龙头,毛利率其实并不高。
*毛利率=(营业收入-营业成本)÷营业收入×100%
2020-2023年,金龙鱼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,厨房食品毛利率从13%逐年下滑到6.41%:
这是为什么呢?
查了一下,21年以来金龙鱼食用油有过两三次提价,原因主要是上游大豆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。
通常情况下,公司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,会对终端产品零售价作一定调整。
不过,食用油作为国民生活必需品,价格受到严格管控,如果持续涨价,也存在被发改委约谈的风险。
因此,尽管金龙鱼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,但并未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,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,呈现持续下降态势。
总体而言,食用油企业是靠「走量」来赚钱,而不是靠「涨价」来赚钱。
根据金龙鱼的股权激励方案,公司的业绩考核也是以「产品销量」为标准,并不是像其他上市公司那样追求「利润」,这恐怕也与粮油行业特殊的生意模式有关。
03
最后,估计很多人会关心,油罐车事件这个「黑天鹅」,能否成为买入行业龙头的投资机会?
我觉得要分两方面看。
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,假设厂家为了节省运输成本,忽视了对相关车辆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检查;
那么未来一旦监管严格后,清洗成本必然会增加,这也会反映到企业的运输费用里,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。
根据2023年年报,金龙鱼的「销售费用及运输费用」是58.5亿元(相比2021年的68.97亿元,减少了约10亿元):
这意味着,过去3年企业的运输费,可能是通过某种方式节省下来了,但是未来清洗成本增加后,这一项就会上升,最终减少企业的利润。
因此,食用油企业在清洗成本增加后,还能不能维持现有的利润,仍有较大不确定性。
另一方面,对于整个行业来说,「油罐车事件」和08年的「三聚氰胺事件」性质上都属于食品安全重大危机,但是能否成为投资机会,关键还是看后续处理的情况。
「三聚氰胺事件」后,国家对乳制品安全提高了重视,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政策规范,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,行业内不满足标准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,龙头企业凭借资金和规模优势,进一步扩大了领先地位。
因此,食用油龙头能否复制乳制品龙头的走势,关键还是看此次事件能否得到迅速、透明且有效的处理。
如果监管部门能引起重视,出台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,导致全行业的清洗成本提高,中小企业相对来说难以达标,但龙头企业遵守高标准,更能赢得消费者信任,也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,靠「走量」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所以,「黑天鹅」的投资逻辑并不是盲目「碰运气」,只有行业走在健康的轨道上,消费者对食用油品牌恢复信心,龙头企业才有可能走出低谷,我们在危机时买入才有可能赚到钱。
最后放一张总结图:
晚安🌙